7月31日,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,发布上半年全国能源形势、上半年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,介绍迎峰度夏电力供需总体情况,发布《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(2025)》,并回答记者提问。

图片

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,2025年上半年,国内共新增7737新型储能相关备案项目,其中应用项目7113产线624个,全国共新增备案了122个GWh储能项目,主要分布在山东、内蒙古、甘肃、山西等省份。

图片

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邢翼腾表示,新能源装机保持快速增长。今年上半年,风电、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规模较去年同期翻一番。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,组织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第一批试点,支撑新能源高质量发展。

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,可再生能源继续保持新增装机的主体地位,接近全国总装机的六成。

截至今年6月底,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21.59亿千瓦,同比增长30.6%,约占我国总装机的59.2%,其中,太阳能发电装机11亿千瓦.

今年上半年,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7993亿千瓦时,同比增加15.6%,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9.7%,超过同期第三产业用电量(9164亿千瓦时)与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(7093亿千瓦时)之和;

其中,风电、太阳能发电量合计达11478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27.4%,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达到23.7%,较去年同期提高4.4个百分点。风电、光伏合计发电量较去年同期增加2470亿千瓦时,超出全社会用电量增量。

在答记者关于绿证提问时,潘慧敏表示,今年上半年,全国共计核发绿证13.71亿个,其中可交易绿证9.58亿个,同比增长1.49倍,云南省、内蒙古自治区和四川省绿证核发数量均超过1亿个。

20256月,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2.78亿个,环比29.33%,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19.87万个其中可交易绿证1.96亿个,占比70.64%本期核发20255可再生能源电量对应绿证2.02亿个,占比72.70%20251—6月,国家能源局共计核发绿证13.71亿个,其中可交易绿证9.58亿个。

今年4月份以来,我国绿证市场建设不断提速,绿证市场活力不断激发,特别是国际可再生能源电力自愿消费倡议组织(RE100)全面认可中国绿证,推动各方对绿证需求快速增长,绿证价格稳步回升,2025年绿证上半年均价5元/个,6月份均价达到6.5元/个,较今年最低价增长4.4倍,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环境价值逐步回归合理。

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表示,“十四五”以来,我国新型储能发展政策的“四梁八柱”初步构建,新型储能产业稳步发展。

截至2024年底,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7376万千瓦/1.68亿千瓦时,装机规模已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%。

新型储能技术路线“百花齐放”,涵盖全球工程应用的主要技术路线,调度运用水平稳步提高,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。

在答记者关于新型储能发展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时,边广琦介绍到,当前,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,系统调峰、电力保供压力不断增大,发展新型储能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客观需要。

2025年上半年,新型储能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。从装机规模来看,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9491万千瓦/2.22亿千瓦时,较2024年底增长约29%,新型储能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。

其中,内蒙古、新疆装机规模超过1000万千瓦,山东、江苏、宁夏装机规模超过500万千瓦。河北、浙江、云南、甘肃、广东、安徽、广西、山西、湖南、河南、湖北、青海、贵州等13省区装机规模超过200万千瓦。

分区域来看,华北、西北、南方地区是上半年新型储能主要增长区,占全国新增装机80%以上。其中,华北、西北地区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分别占全国29.7%、25.7%,占比与2024年底相比基本保持稳定。

南方地区增速较快,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占全国15.4%,与2024年底相比增加3个百分点,主要原因是广西、云南等水电占比较高、调节资源相对充裕的省份,由于新能源快速发展,调节能力逐步趋紧,新型储能发展需求不断增加。

此外,华东、华中、东北地区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分别占全国16.6%、12.2%、0.4%。

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刘明阳介绍,今年上半年,全国新增投产发电装机容量超2亿千瓦,其中新增水电、气电、煤电等支撑调节性电源3000万千瓦;新投三回跨区输电通道,增加跨区输电能力1600万千瓦。

7月以来,又新增投产(并网)支撑调节性电源超1000万千瓦,电力保供基础进一步夯实。下一步,国家能源局将加强电力供需形势监测研判,强化常规电源顶峰发电能力,优化电力资源配置,一省一策指导电力保供工作,全力确保迎峰度夏电力供需形势可控、在控,坚决守住不拉闸限电的底线,坚决确保民生用电。

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,2025年上半年,国内共新增备案了624个储能生产制造项目,包括锂电池、液流电池、钠离子电池、固态电池、铅炭电池、PACK、储能系统集成、光储充设备制造等多种产线。其中164个公布了计划投资金额,总计675.9亿元

图片
来源:储能网 太阳能学报 国家能源局

作者 808, ab